從小到大,在求學過程中,總是能看到兩種很特別的人。

一種是每天都超級認真讀書,筆記本比課本還要厚,每到下課總是纏著老師問問題,但考試還是考不好的人。

另一種則是感覺好像沒有特別努力,上課認真,下課卻不知道在幹嘛,平常沒什麼看到他在讀書,卻總是考得很好的人。

 

在去年高一的時候,班上有兩位同學就屬於剛說的第一種人。他們真的可以算是我看過最勤奮的人了,上課瘋狂作筆記,下課找老師問問題問到下一節課都開始了,課本考卷全都密密麻麻的,甚至放學後還會繼續留在教室讀書 -- 但他們每次考試出來都是在班上的十名以後。

而我自己呢,我也不能完全算是第二種人,因為我還是有在認真讀書的。但是我從小就沒有覺得讀書是一件很辛苦,或者說要花非常多時間的事。我沒有補過習,但是從上國中到現在高二,我只有一次掉出班排前三,上了高中以後,我也只有一次掉出校排前十。我覺得跟我自己比起來,班上那兩位同學的付出跟他們的回報真的不成正比,我也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子,後來我想了想,覺得是與他們的讀書方式有關。

 

 

下面就來列出一些很多人會做錯的讀書方式

(我的舉例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如果那是你自己很適合的方式,那也不一定要改)

 

 

  • 把課本裡的重點抄到筆記本去

我發現有很多同學喜歡把課本裡的內容整理到筆記本裡,比起說是整理,其實更像是把他們所認為的重點「原封不動」的抄到筆記本裡。

這是一件很巨大的工程,但在我看來也很不必要。

我認為筆記應該是寫老師補充的東西,如果是要找課本裡的重點的話,其實可以直接在課本上把它畫下來就好了,不需要如此浪費時間的把它抄下來。

也許有人會說抄一遍會增加印象,但相信我,當你開始抄筆記之後不用多久你就會進入無意識動筆的模式,你寫的東西不會進入你的腦子裡,我自己試過很多次,真的很浪費時間。

可能又會有人說整理後的重點看起來比較簡單明瞭,從課本畫的話會變得很亂。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都會發一堆的講義,講義裡的內容基本上就是你抄的那些東西,所以把你抄筆記的時間拿去多看幾遍講義吧

 

  • 瘋狂纏著老師問問題

也許有人看到這一點會覺得很奇怪,找老師問問題也有錯嗎?在這邊我指的是「不會自己先試著找答案,就把所有問題通通拿去問」的人。

我自己訂正題目的作法,都是會先自己先想想:為什麼答案是這個?想不通就去課本找,找不到的話就去找同學討論,最後還是不知道才會去找老師,因為我覺得自己去找的答案才會更有印象。

為什麼要先問同學再去問老師呢?通常你拿一個難題去問同學時,他也不一定知道答案,所以答案常常是在討論中蹦出來的,前面有先給你自己思考的空間;如果直接去問老師的話,老師比較常會直接告訴你答案為什麼是這樣、這個題目要怎麼解,這樣就少了前面的思考環節了。(而且先經歷過那種大家一起絞盡腦汁都想不出答案,再由老師解惑,那個答案就會很難忘記了)

 

  • 上課睡覺,到補習班在讀書

這種行為通常是會有三種狀況 -- 補習班老師很好,學校老師很爛、補習班老師很好,學校老師普通、補習班老師和學校老師都普通

第一種狀況的話,補習班是你唯一的支柱,可以理解你為什麼放棄聽學校的課,但我覺得你可以在學校做題目、寫作業,而不是睡覺。畢竟上課睡覺會被吵醒,還會被扣平常成績,趴著睡又不舒服,倒不如先把事情做完,回家後在床上睡,這樣cp值比較高。

另外兩種情況的話,可以把學校老師的課當作複習,一堂課只聽一次就要記住實在很難,聽第二遍有助於加深印象,甚至可以跳過讀書的步驟直接去作題。如果你是閱讀型的學生,就多去讀課本、筆記,不要睡覺(理由和上面一樣),回家再好好休息。

如果你不屬於以上的狀況,也就是你的學校老師很好的話,那就建議你可以不要補習了,沒有必要。

 

  • 把所有的時間花在讀書上

這是最後一項了(因為我打累了)

大家應該都聽過:人如果一直做一件事,就會像橡皮筋一直拉著一樣,久了會彈性疲乏的。

像我自己就有很明確的劃分好什麼時候要讀書,什麼時候可以放鬆,就連段考前一天我都會留一些時間來玩電腦。

休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,如果你能做到該讀書時一心一意讀書,該玩的時候就盡情的玩,那就不會覺得學習帶給你很大的壓力,也更容易堅持下去。

 
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

以後還會再寫一些關於考試技巧或讀書方法的文章

就看我什麼時候有空更新吧

 


相關文章:

選擇題都模稜兩可怎麼選?一個小技巧讓你分數更上一層樓

我是怎麼考上台大的?學測複習方法分享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ieves 的頭像
    Nieves

    B612 音樂星球

    Niev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